close
嚷嚷已久的阿里山之行終於在四月十二日成行,並於今日(十三日)快樂的回到家囉! 此次阿里山之行來回皆是搭乘「阿里山森林鐵路火車」,時間雖然較久且車資亦較貴,但覺得這樣的選擇仍是值得的

。

阿里山森林鐵路介紹
【圖片及文字資料皆取自「阿里山森林鐵路」網站】
阿里山森林鐵路在民國前六年開工,民國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嘉義到二萬坪正式通車,原先是用來運送木材的,現在改為觀光鐵路,九十年來它仍帶著歷史腳步的巨輪,傳承著活動文化資產,繼往開來的運轉著。
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特色包括有:
1折返式車站:以樟腦寮車站為典型代表,屏遮那站亦相同。如果火車要交會,等待的列車得先開進站內,等另一列車駛離後,再倒退開出。
2螺旋狀(Spiral)登山:嘉義起點二七點三六公里處的獨立山,地勢急峻,因此設計以環繞三圈如螺旋狀盤旋至山頂。
3Z字型爬升(Switch back):自屏遮那站到第一分道後,為在有限的用地上做最有效的火車爬坡,鐵路成「Z」字型曲折前進。火車時而前進,時而後推,俗稱「阿里山火車碰壁」。
4熱帶、暖帶及溫帶三種林相。
因為我是要搭乘早上九點由嘉義發車的第211次列車,於是從台南搭乘七點十九分出發的莒光號,來到嘉義時間尚早。

在附近晃了一下,哇~時間到了,終於要搭阿里山森林鐵路火車囉!

來、來、來,再看清楚一點,這列火車的「火車頭」編號DL-40

森林鐵路來到的第一站是「北門站」,若我三月二十五日那天沒有親自來拿車票的話,這次就得到北門站上車唷~

北門站後接著就來到「竹崎站」,以往我只知奮起湖是位於竹崎鄉,卻不知竹崎站在昔日居然是扮演著這麼重要的角色哩~

嘿~別以為我每站都拍照唷!我並沒這麼瘋狂,而且列車也並不是每站都有停,接下來停靠時間較久的站是「交力坪火車站」,嗯~火車會在這兒交會,瞧!右上圖那列火車(DL-34)就是與我們交會的列車。在這兒雖然有很多乘客下車拍照,但老公叫我不要隨便下車,所以照片都是我在火車內拍的。

這張照片是我站在車門邊所拍的

呵~剛回來,小累。照片皆已上傳,找時間再慢慢編輯,而我的文筆不好無法用三言兩語表達清楚,所以將會循著往例寫了好幾篇遊記,哈~那網誌就慢慢寫囉!
另外,這次帶著「小妮」一起出遊,是有拍到一些影片(最高興的是拍到日出,哈
~哈
~哈
~),畢竟新手上路,呵~拍得並沒有太好,我還是會在文章中適時加入一些沒編輯過的影片。待七月後較有空時,再到灑瀟老師家好好拜師學功夫,等影片編輯完成後會另外發文做介紹。
累了,今天就先寫到這兒唷~




阿里山森林鐵路介紹
【圖片及文字資料皆取自「阿里山森林鐵路」網站】
阿里山森林鐵路在民國前六年開工,民國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嘉義到二萬坪正式通車,原先是用來運送木材的,現在改為觀光鐵路,九十年來它仍帶著歷史腳步的巨輪,傳承著活動文化資產,繼往開來的運轉著。
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特色包括有:
1折返式車站:以樟腦寮車站為典型代表,屏遮那站亦相同。如果火車要交會,等待的列車得先開進站內,等另一列車駛離後,再倒退開出。
2螺旋狀(Spiral)登山:嘉義起點二七點三六公里處的獨立山,地勢急峻,因此設計以環繞三圈如螺旋狀盤旋至山頂。
3Z字型爬升(Switch back):自屏遮那站到第一分道後,為在有限的用地上做最有效的火車爬坡,鐵路成「Z」字型曲折前進。火車時而前進,時而後推,俗稱「阿里山火車碰壁」。
4熱帶、暖帶及溫帶三種林相。
因為我是要搭乘早上九點由嘉義發車的第211次列車,於是從台南搭乘七點十九分出發的莒光號,來到嘉義時間尚早。

在附近晃了一下,哇~時間到了,終於要搭阿里山森林鐵路火車囉!

來、來、來,再看清楚一點,這列火車的「火車頭」編號DL-40

森林鐵路來到的第一站是「北門站」,若我三月二十五日那天沒有親自來拿車票的話,這次就得到北門站上車唷~

北門站後接著就來到「竹崎站」,以往我只知奮起湖是位於竹崎鄉,卻不知竹崎站在昔日居然是扮演著這麼重要的角色哩~

嘿~別以為我每站都拍照唷!我並沒這麼瘋狂,而且列車也並不是每站都有停,接下來停靠時間較久的站是「交力坪火車站」,嗯~火車會在這兒交會,瞧!右上圖那列火車(DL-34)就是與我們交會的列車。在這兒雖然有很多乘客下車拍照,但老公叫我不要隨便下車,所以照片都是我在火車內拍的。

這張照片是我站在車門邊所拍的

呵~剛回來,小累。照片皆已上傳,找時間再慢慢編輯,而我的文筆不好無法用三言兩語表達清楚,所以將會循著往例寫了好幾篇遊記,哈~那網誌就慢慢寫囉!
另外,這次帶著「小妮」一起出遊,是有拍到一些影片(最高興的是拍到日出,哈



累了,今天就先寫到這兒唷~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