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次的課程是「原住民回復傳統名字戶政人員研習班」,未報到前一直以為是與工作實務相關的課程,但二天上下來後的感覺是在聽「復名運動」的歷史故事。 

這次幫我們上課的老師除了紀錄片賞析那堂課是一位文化工作者外,其餘皆為原委會的官員,雖是服務於公家單位,但每位老師授課內容都非常生動。 

研習中心內隨拍(一) 



資料來源:上課講義
台灣原住民族傳統名制
台灣原住民的傳統命名方式其實意義深遠,她除了體現出原住民與大自然的關聯外,也標示了社會的分工及族群認同的重要維繫。但是,隨著清朝時期的賜姓政策常見公用漢名、私用原住民名的現象;日治初期戶籍登記與日治末期強迫改日本姓名運動;國民政府接收後即全面改漢姓政策的影響,使得原住民族本來就已存在的傳統命名方式受到了扭曲、誤解。原本可由傳統名字中清楚看出的血緣親屬關係,被曲解得支離破碎,以致於近親通婚的亂倫悲劇時有所聞。 

台灣原住民族名制類型
1親子連名:父子連名、母子連名
2氏族名制:從父氏族名制、氏族名制、從母氏族名制
3家屋名制:從親家名制、偏從父的從親家名制、從母家名制
4親從子名制 

經過這次的上課我才知道原來原住民朋友是沒有姓,他(她)們只有名字。以排灣族為例,命名制度是新生兒的名字加上「家屋」之名才是完整的稱呼。 

研習中心內隨拍(二) 



講義中寫著:
在排灣族的社會裡,「家屋」不只是代表一棟居住的房子,它同時也代表著權利的象徵和階級的標幟。……取名規則大致如下:
1兒的名字選用祖父輩人們使用的名字。
2用女輩人們使用的名字,但父母的名字不可使用,且兄弟不可重名,這完全為避免不易分別而引起的麻煩緣故。 
……大多數原住民是採用襲名制,而不是創名制。所以,同名的情況也相當普遍。

所有原住民的命名中我覺得達悟族(雅美族)的最特別,他(她)們是採「親從長嗣更名制」,所以一生中會有好幾個名字。
未婚時:希+自己的名字
結婚生小孩後:夏曼、Sinaa+長嗣的名字
當了祖父母後:夏本+長嗣的名字
當了高祖父母後:Siapun-Kotan +長嗣的名字 

但,這特別的命名制度與現行的姓名條例中的改名規定是有些許衝突。 

二天的課程是非常有趣的,可是錄片賞析這堂課班上同學對於片中內容有些微詞的,因為片中紀錄在改名過程中原住民朋友所碰到的種種困難,感覺上像是戶政單位在刁民眾,其實事實並非如此。看了紀錄片讓我心中產生莫明的感動,但和其他同學一樣,我對片中所配的樂曲(原住民歌曲)更有興趣。 

原住民恢復傳統「原」名有三種登記方式:
1原住民傳統姓名以漢字登記
2原住民傳統姓名以漢字並列羅馬拼音
3漢人姓名並列原住民姓名羅馬拼音
 

二天的課程很快就過了,有些同學嫌課程太少應該排五天才對,對我而言二天算是剛好,因為我不會用手洗衣服,上課天數太多洗衣問題會令我相當困擾。若沒有這問題考量,當然上課天數越多越令人高興。 

要回家囉~ 



二十九日和同樣住在台南的同學一起搭四點多的火車回到可愛的家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耿 的頭像
    小耿

    小耿的聯絡簿

    小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