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本鄉簡介:

大內鄉位於臺南縣中心偏東之處,是山區與嘉南平原的交界,北與六甲鄉為鄰,西與官田、善化為界,南接山上鄉,東與玉井、楠西相交。全鄉的面積9200公頃,人口11000多人,共轄10村。
 



蓋章日期:2007年9月9日(小藍、小黃、小綠)
蓋章地點:走馬瀨農場
地址:台南縣大內鄉二溪村唭哩瓦61號 

我吵著要老公帶我到台南縣走走,順便可以完成我蓋319鄉微笑章的行動,老公想了想,便說:「找○○(小姑)一起去吧!」聽說上回小姑本來要約我們到「走馬瀨農場」去踏青,碰巧我要回娘家,故沒成行。老公這會兒聽說我要到台南縣玩,便提議邀小姑同遊。 

為了早去早回,小姑建議早上六點從家中出發,天丫~比上班時間早了許了,但為了玩,哈~給它拼下去了。 

瞧~Happy也同行唷!而且它還有專屬座椅呢! 



沿途看到單車隊伍,嗯~每個人的速度好像都不太相同,拉距挺遠的,我在車內快速拍了一張照片 

到大內鄉公所網站找到關於大內鄉的地方沿革,PO上來與大家分享一下:

平埔族的拓墾-西拉雅社四大社的目加溜灣社(現址在善化鎮市街)有三個支社,其中之一的「新社仔」大約在西元1565年(明永曆十年)沿曾文溪而上,侵入大武壟社故地的內霄里、拔馬二社,並分佈於本鄉今日的頭社、嗚頭、大山腳、燒灰、竹圍等地都可發現供奉阿立祖(平埔族西拉雅社的守護神)的公廨,其中嗚頭、篾仔腳等地的公廨係由頭社公廨公,出祭祀儀式、日期、阿立祖(頭社的祀神)傳說都和頭社相同,實為本鄉珍貴的文化資產。 



漢人在大內的拓墾始於清康熙年間,當時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楊氏家族有九位兄弟,其中的六位兄弟(老大、老二、老三、老四、老五、老九)隨楊氏宗親來台拓墾,最早從漚汪溪口登陸,同行的其他楊姓宗親在蕭壟(今佳里鎮)拓墾,楊氏六兄弟則繼續沿著灣裡溪(今曾文溪)上行,到現今的石仔瀨登陸,老大至老五在現今的內庄墾植,老九則在現今的石仔瀨開墾。因此大內楊與佳里北頭洋(楊)都是二鄉鎮的大姓。 



楊氏六兄弟中的老大名楊內,住的村莊叫「內庄」,意思是「內的村莊」,老九名楊石,其開墾的地方為曾文溪邊的河川地,溪水易氾濫而成為「瀨地」,因此稱之為「石仔瀨」,當他人問楊石要去那裡時,他回答要去「大仔內仔那裡」,久而久之內庄就叫做「大內」。 

明鄭時期鄭成功改台灣為安平,設一府二縣,總名東部,本鄉隸屬天興縣,永曆十八年,改東都為東寧,改二縣為二州,本鄉隸屬天興州。 



今天在台南縣共蓋了六個微笑章,分別是大內、新營、玉井、新化、關廟、永康,往後幾天會一一介紹。至於「走馬瀨農場」的遊記,則另篇敘述。 


1資料來源(咖啡色字體):大內鄉公所網站
 
2老公決定帶小綠出門(其實是我幫他決定的啦!
3和老公一起出遊時,便會帶G兒~(粉紅布偶)出門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耿 的頭像
    小耿

    小耿的聯絡簿

    小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